【摘要】2020年MBA考試越來越近了,在備考的最后關頭千萬不要亂了陣腳哦,越是臨近考試越要靜下心來培養一種良好的考場心態,把每一天都當考試當天,每一道題都當考試題,盡快鍛煉自己不怯考場的能力。以下內容是2020年MBA考試復試熱點分析:互聯網下的個人信息安全。
不僅為大家及時帶來各種考試資訊還為大家提供2020年MBA考試動態 免費預約短信提醒哦。
【背景鏈接】
互聯網技術的進步,為美好生活創造了巨大空間。然而,AI換臉風波、人臉數據公開售賣、大數據公司濫用用戶隱私等個人信息保護難題,也成為互聯網時代民事權利保護的一大痛點。為了更好趨利避害,就要更好保護個人信息安全。
【解讀】
[提出觀點]
應當明確,技術創新和法律供給對于個人信息保護而言,猶如鳥之雙翼、車之雙輪,缺一不可。
[綜合分析]
現在有兩種傾向值得警惕。一種觀點認為只要加大技術創新的力度,問題就可解決;另一種觀點認為產生上述問題是因為法律沒有跟進,只要加快法律供給的步伐,難題就可破解。事實上,無論是“過度迷信技術”,還是“簡單認為法律滯后”,都是把法律與技術割裂開來。不管是法律還是技術,如果只有單方面發力,即使能取得一定效果,也難以起到根本作用。
一方面,欠缺法律保障的技術創新是盲目的。比如說,在人工智能應用中,可以在后臺算法中嵌入收集敏感個人信息的禁令。但算法決策中相關指標的選擇和賦值,都是人為設定的,算法的設計者不可避免地將基于自己立場的主觀價值注入算法中,從而使“敏感個人信息”的范圍發生偏離,進而影響“禁止收集敏感個人信息”指令的實際執行,直接危及個人信息的保護。
另一方面,欠缺技術支撐的法律供給是空洞的。我國涉及個人信息保護的立法和司法解釋已經初具規模,比如網絡安全法、關于審理利用信息網絡侵害人身權益民事糾紛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定等。而民法典人格權編草案中,也有一章的內容專門規定隱私權和個人信息保護。可以說,在個人信息保護方面,我們的法律供給并非不足。
以上就是2020年MBA考試復試熱點分析:互聯網下的個人信息安全的全部內容。不僅為大家及時帶來各種考試資訊還為大家提供2020年MBA考試 免費預約短信提醒哦。沖刺階段一定要注意梳理掌握知識體系,查漏補缺,學會反思、善于總結,避免無所謂的丟分,重點解決會而不得分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