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指出將全力支持河北大學、華北電力大學等駐保高校加快“雙一流”建設;支持華北電力大學新校區建設,年內要開工;支持河北農業大學和中國農業科學院合作,共建中國農業科學院大學。
至此,中國農業科學院大學塵埃落定,河北迎來一所“國字號”新大學。這將是繼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中國中醫科學院大學(籌)之后,我國第四所科學院大學,這種以科學院辦大學的方式已有成熟經驗。
科學院辦大學,經驗豐富
中國科學院大學
中國科學院大學,簡稱“國科大”,是一所以科教融合為辦學模式、研究生教育為辦學主體、精英化本科教育為辦學特色的創新型大學。
1977年,中國科學院率先恢復研究生招生,為適應各研究所招收和培養研究生的需要,在北京成立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1978年,恢復招生后的首批研究生入學。1982年,中國科學院黨組批準研究生院同時使用“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研究生院”兩個名稱。2000年12月,學校更名為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2005年,中國科學院管理干部學院并入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2012年6月,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更名為中國科學院大學,并于2014年開始招收本科生,形成了覆蓋本、碩、博三個層次的高等教育體系。
截至2020年8月,國科大有專任教師3090名,其中兩院院士176人;各培養單位在崗研究生指導教師11257人,其中博士生導師6786人(含中國科學院院士237人、中國工程院院士45人)。截至2019年12月,國科大有在學本科生1625名;在學研究生5.17萬名,其中博士生占52%;在學外國留學生1734人,來自96個國家,其中外國博士生1055人,外國博士生數量位居全國高校前列。
國科大以“科教融合、育人為本、協同創新、服務國家”為辦學理念,與中國科學院直屬研究機構(包括所、院、臺、中心等,以下簡稱“培養單位”)在管理體制、師資隊伍、培養體系、科研工作等方面高度融合。學校由京內四個校區(玉泉路、中關村、奧運村、雁棲湖)、京外五個教育基地(上海、武漢、廣州、成都、蘭州)和分布在全國的116個培養單位組成。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
2017年5月,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為基礎,整合中國青年政治學院本科教育及部分研究生教育資源而組建,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黨的領導,堅持正確的辦學方向,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的辦學方針,致力培養政治可靠、作風過硬、理論深厚、學術精湛的哲學社會科學后備人才,培養又紅又專、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和建設者,努力建設成為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一流文科大學。
中國社科大隸屬于中國社會科學院,聘請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研究員、副研究員、學科帶頭人,及國內外知名教授、國家長江學者、國家級教學名師、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國內外知名學科帶頭人和領軍人才,組建一支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高素質師資隊伍,為本科生的教學培養提供有力支撐。
中國中醫科學院大學(籌)
4月22日,蘇州市人民政府與中國中醫科學院簽訂全面戰略合作協議,合作建設中國中醫科學院大學,學校選址蘇州市吳中區。
中國中醫科學院大學將以中國中醫科學院研究生院為基礎籌建,目標是建設一所研究型大學,實行小班制、長學制,以復合、傳承、研究、引領為辦學關鍵詞,醫教、科教、產教相結合,中醫中藥相融合、中醫西醫相結合,培養復合型、傳承型、科研型的具有人文素養的國際化中醫藥人才。按照“一核多點”的規劃建設思路,核心建設區域為園博園東北角600多畝地。
高校和科學院,合署改革
除科學院憑借自身強大的科研和教學實力辦大學,近幾年,高校和科研院所合署改革也已有多例。
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
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是山東省重點建設的應用研究型大學,山東省最大的綜合性自然科學研究機構,山東省屬高校高水平大學“沖一流”建設高校。
學校(科學院)于2017年5月由齊魯工業大學和山東省科學院整合組建而成。齊魯工業大學的歷史可追溯到1948年由解放軍膠東軍區成立的膠東工業學校。1978年至2013年為山東輕工業學院時期,2013年更名為齊魯工業大學。新的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匯聚山東省優質科教資源,實行校院合一的管理體制,打造科教融合優勢特色,是山東省新型工業科技創新及人才培養領域的重要力量。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山東省醫學科學院)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山東省醫學科學院)是山東省重點建設高校,也是山東省最大的醫學科學研究機構,2020年入選山東省高水平大學建設項目“沖一流”建設高校。校(院)在濟南、泰安設有校區,在濟南、青島、濟寧等地建有研究機構。
為優化山東省高等教育發展布局,山東省委省政府實施科教融合改革,整合泰山醫學院、山東省醫學科學院、山東省立醫院、山東省千佛山醫院等資源組建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經教育部評審批復,2019年2月,山東第一醫科大學正式成立,同時掛山東省醫學科學院牌子。校(院)將以建成國內領先、國際上有重要影響的應用研究型一流大學為目標,不斷增強人才培養、科技創新、成果轉化、醫療衛生服務等方面的實力,助力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和醫養健康產業發展,充分發揮在重大疑難疾病的診療與防治、醫學幫扶、國際醫療服務、產學研合作等領域的作用,為全省乃至全國的高等醫學教育和醫學科學事業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山西農業大學(山西省農業科學院)
山西農業大學(山西省農業科學院)是我國著名高等農業學府,教育部本科教學評估優秀高校,山西省政府與農業農村部共建高校,全國首批深化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國家中西部基礎能力建設入選高校。
山西農業大學始建于1907年孔祥熙創辦的私立銘賢學堂,后發展為私立銘賢農工專科學校、私立銘賢學院;1951年改私立為公辦,成立山西農學院;1979年更名為山西農業大學,成為改革開放初全國99所重點大學之一。2019年10月,山西省委省政府著眼山西省高等教育和農業科研改革發展大局,決定山西農業大學和山西省農業科學院合署改革,成立新的山西農業大學。合署改革以來,學校推行“院辦校”“大部制”等一攬子重大改革措施,整合資源、優化布局,邁開了改革發展的新步伐。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想要獲取更多資訊,請持續關注本網站!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內容,想要獲取更多資訊,請持續關注本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