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分低能,書呆子。這個每年都存在,面試時磕磕巴巴、語無倫次,連話都不會說了,但這樣的考生很少。
2.本科出身不好,被歧視。實話實說,出身不好的確處于劣勢。但是,很少有學校(尤其是一志愿學校)純粹因為你的出身不好刷你,一般都是因為你還有其他的問題,比如你復試表現很糟糕,再疊加上出身不好,才會刷你。那么,出身不好的考生如何有效規避復試歧視呢?給面試老師帶來超出預期的驚喜。試想,你是來自一所普通院校,面試老師對你的期待值自然就是普通院校級的,你表現的不好,面試老師也不會感到意外,把你刷了就是了。但是,如果你在復試中表現得超出預期的好,反而你的劣勢會變成優勢。那么如何做才能超出老師預期呢?
3.不懂裝懂。這個很要命,神仙也救不了你。千萬不要欺騙老師。如果的確不會,可以說,不好意思,這個問題我不熟悉,但是我想試著分析一下。我從這幾個方面分析......讓老師看到你面對問題的好態度和解決問題的思路。
4.不專業。
5.考研專業戶。985/211老師的普遍觀點是,不歡迎考研專業戶(即上大學以來,只學考研需要的課程,其他課程不學,或者學的很差,沒有專業基礎),會在復試中想辦法刷掉這類考生,哪怕初試分數再高。
6.填報錯誤(考了個“偽高分”)。很多高分往往是相對的,比如你考390說出去也不算低了,再一問你報的哪,答北大光華......
7.推免占了大部分名額,大批高分考生措手不及。
8.沒好好準備復試。以為只要初試分數高,面試就是走過場,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目前很多學校的復試比例在1:1.2-1:1.5之間,有些專業甚至達到1:3或更高。比如會計專碩,幾乎完全靠復試決定成敗。而且,近幾年有些學校不設定具體的復試名額比例,而是劃定一個分數線,達線者都讓參加復試,然后大量刷人。
9.表現的過于張揚,試圖去挑戰面試老師,自己作死。
10.有的面試老師基于自己的偏好(比如不喜歡性格木訥內向的,不喜歡太會說話的,不喜歡不自信的)就是不喜歡你,面試壓分,你也沒辦法。
11.外部不可抗力因素,常見于線上復試,比如面試中突然停電或斷網,嚴重影響心情,導致發揮失常。去年一位報考北京化工大學初試402的考生就是因此復試被刷。這種結果的確很冤,不過根源還在于考前未做充分的模擬演練,以提前解決潛在隱患,適應各種突發情況。演練次數越多,對緊張甚至心態崩潰的免疫能力就會越強。
12.不愿將就或者說不懂調劑。很多高分考生申請調劑時覺得自己一點問題都沒有,調劑之前連電話都不打,就等著調劑系統開了自己填上一個,好的還有點追求填報的和當年想要的水平差不多的院校,更多的還有填個二區院校一副自以為老子去了就是給你們開恩的節奏,殊不知不管好的壞的,人家提前聯系的早就把調劑名額占完了,所以,假如決定要調劑,一定要早點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