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找齊材料
論述題的答題材料一般包括兩大部分,一是:與題目有關的基本史實,二是:答題所需的歷史基本理論和基本認識。“收集”指在自己的“記憶庫”中尋找,考生自己要清晰掌握相關的史實和理論,否則就無從下筆,成了無源之水,例如2015年考查到的“概述宋遼間的戰與和,評價宋遼盟約”,相關涉及的史料就有:(1)五代時期遼占據幽云十六州。(2)北宋滅北漢后,欲收復幽云地區,兩次大舉北伐失敗。(3)1004年,遼軍南下,宋真宗親征,在澶州擊敗遼軍,雙方議和。簽訂盟約:雙方約為兄弟,各守疆界,宋每年向遼納30萬(兩、匹)“歲幣”,此后雙方基本維持和平。(4)北宋末,金興,宋聯金滅遼。
2、理清思路,簡列提綱
理清答案的基本結構,篩選要點。設計好先答什么?后答什么?答到什么程度?相關要點如何組合等等。在明確答題思路,組織好材料的基礎上,可根據題目要求,迅速編寫好提綱,提綱力求簡約,自己明了即可,以確保在答題的過程中不會漏點,也不會思路不清。
一般來說,歷史學的答題思路分為兩種:一個是按照時間脈絡將史實講清再加上自己的觀點、評述,例如2014年考查到的“論述波斯帝國在古代地中海文明史上的地位”,答題的過程中就要先敘述波斯帝國的起源、發展及各項制度再論述波斯在世界文明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另一個是按照橫向對比將史實列舉清楚,然后再加上自己的評論,例如2015年考查的“比較甲午中日戰爭前中日兩國近代工業的發展”,就要首先列舉中日兩國發展近代工業的史實、脈絡,然后再加上對于兩國發展歷程、結果的評述。
3、組織答案項
這是得分的關鍵。在答案的編寫上,力求做到段落化、要點化,條分縷析、層次清楚,讓人一目了然。盡量使用歷史學科語言 ,少用文學語言,用最簡捷的方式,最準確地表達考生的思想,多用規范字,少寫錯別字。例如2012年考查的“漢唐賦稅制度”的試題,在答題的過程中就要準確使用各朝代賦稅制度的專有名詞,例如“算賦”、“口賦”、“租調制”、“租庸調制”、“兩稅法”等。
4、字數(600字)
論述題分值較大,每題40分,因此在答題的時候就必須要對答題要點適度展開,保證一定的字數,不要過于簡略,在論點的基礎上務必加入具體的史實和相關內容的評述,以便使內容更加充實、具體。